近年来,学院适应新发展格局对高级复合型国际经贸、国际商务人才需求,深入贯彻落实教育、科技、人才“三位一体”重大战略部署,在更大范围、更深程度、更高水平上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,促进教育链、人才链与产业链、创新链紧密衔接,实现科教兴国、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效联动,提升教育对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贡献力、支撑力,系统思考,整体谋划,前瞻布局,大力推进产教融合与案例开发,于2019年9月设立国际商务案例教学与研究中心并启动“国际商务师资工作坊”系列论坛,2023年启动学院案例库建设,学院案例研究与案例教学取得了长足进展。截止到目前(2025年5月底),已经积累优秀的教学与研究型案例40余篇。师生团队开发具有主体性、时代性、学理性、创新性的高质量案例资源,为建构国际贸易、国际商务学科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提供案例视角。
面向未来,全体师生努力将学院打造成为高质量国际贸易学科、国际商务学科研究平台、高水平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平台、高标准企业国际经营实践与理论交流平台,服务学术研究和理论创造、服务高层次实践创新人才培养、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经验与治理理念传播。
作者团队
柯林楠、崔楚涵、邹佩芹、张千千、赵杏、唐念(2024级国际商务专业研究生),梅明东(2024级国际贸易学研究生)
指导教师:张艳
案例描述
近年来,随着中美科技竞争日益加剧,美国对中国科技公司的打压逐渐加强,尤其是在高科技领域。作为中国科技公司的代表之一,华为已成为美国的重要目标。2019年5月,美国商务部将华为列入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国提供关键技术和产品的“实体清单”,导致华为的全球供应链遭受严重冲击。随后,美国对其盟友施加外交压力,要求其弃用华为的5G设备,试图在全球范围内孤立华为。这些措施不仅对华为的全球业务产生了重大影响,也引起了人们对美国在中国技术领域全面打压的关注。案例通过综合框架分析华为供应链的断链与重构过程,为中国企业提升供应链安全性提供了重要参考。华为的案例为企业在极端情境下的战略调整,特别是核心技术自主研发和产业链协同创新方面,提供了宝贵经验。本研究不仅为全球供应链重构趋势提供了实践依据,也为中国企业在复杂国际环境中的供应链治理提供了理论支持。
学科领域
国际贸易学、国际商务
行业
信息与通信技术行业
研究方法
本研究以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共计36个月的华为与海外合作商的供应链作为研究对象,基于全球贸易监测数据库(GTM)、workscope数据库构建研究样本,探究美国贸易冲击下华为产品供应链的断裂与重构。
*本案例根据公开资料进行研究,无意暗示或说明某种行为是否有效。
获奖情况
首届国际商务专业学位研究生全球供应链安全与管理专业能力竞赛“产业转型升级”赛道三等奖
栏目策划与组织
北京高校国际商务专业虚拟教研室
北京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国际商务系教工党支部
国际商务案例教学与研究中心
撰稿:柯林楠
一审:蒙双
二审:张晓涛